首页 >资讯 > > 正文

通威100万吨、恒兴20万吨、海大20万吨、正大、铭治、盒马……巨头入局,工厂化将是中国虾业重要风向标

2023-08-17 07:59:25 来源:农财宝典水产版

据2023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目前国内南美白对虾年养殖产量约200万吨。我国对虾年消费量约250-300万吨,2022年进口量超80万吨。有专家预测,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未来中国对虾年消费量可达400-500万吨以上,这意味着仍有超200万吨的缺口空间,对虾养殖潜力无穷。


(资料图片)

当前,我国对虾养殖模式主要有土塘养殖模式、高位池养殖模式、小棚虾养殖模式、工厂化养殖模式等。以南美白对虾为例,目前国内小棚虾约有35万吨,小高位池养殖产量约15-20万吨,传统高位池养殖模式产量10-15万吨,工厂化养殖约5万-10万吨,土塘养殖80万-100万吨。

实际上,从2014到2023,近10年时间里,工厂化养虾模式正在中国大地上快速扩张,成为了养虾业新的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产业的革新和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工厂化养虾规模超过800万m³,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北、天津、江苏、辽宁等地,其中山东工厂化养虾规模超过500万m³,是全国最大的工厂化养殖产区。

在这风起云涌的养虾战场上,海大、通威、正大轮番登场,就连零售商盒马也加入了战局。海大曾表示,“未来三年内,海大将在广东投资80亿元,建设对虾年产量20万吨的工厂化养殖项目。”

通威也称,“未来5至10年,通威农牧板块将实现工厂化养虾年产量100万吨的目标,占中国未来虾市场20%。”

无独有偶,盒马在崇明孵化3年的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场已经运作起来,未来年产量可达近1300吨,年销售额可超8000万元。

2022年,“楼房养虾”模式的出现,更是让工厂化养虾再次进化,对虾“住进”楼房,四季恒温还配备自洁泳池,这样的梦幻般的场景已经照进了现实。

规模更大、更智能化、更集中、占用土地更少、运营成本更低、病害防控更容易……工厂化养殖模式下,资本的作用被发挥到最大,大企业似乎占据着最大优势。未来如何发展?是否会像养猪一样,逐渐变成公司化、规模化养殖?一切静待时间解答。

工厂化养虾已达到800万m³

按照目前的养虾模式,对虾养殖共分为土塘粗养、半精养、精养模式,高位池、小高位池养殖模式,以及小棚虾养殖模式、工厂化养虾模式等。

其中土塘养殖模式分布很广,以南美白对虾为例,产量约为80万-100万吨。高位池养殖模式在我国南方发展较快,有小高位池及传统高位池两种模式,最初见于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后来发展到福建、浙江、江苏等养虾主产区。

小棚虾养殖模式

小棚虾养殖模式近年来在全国疯狂扩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对虾养殖小棚数量约35万张,全国小棚虾料销量约35万吨。其中,江苏养殖小棚数量约25万张,约占全国小棚数量的80%以上,广东3万张左右,广西约2万张,山东约1.5万张左右,浙江约1万张。目前小棚虾呈现北向苏北、山东,南下浙江、两广的爆发态势。

而工厂化养虾模式最初在2014年前后出现,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该模式就已经发展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养殖技术、设备均进行了多轮的更新换代。

东营工厂化养虾业发展迅猛

目前全国工厂化养虾规模超过800万m³,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北、天津、江苏、辽宁等地,其中山东工厂化养虾规模超过500万m³,是全国最大的工厂化养殖产区,有“中国工厂化养虾看山东”的美誉。河北、辽宁工厂化养虾规模分别居第二、第三位,均超过100万m³。未来三年,我国工厂化养虾规模将突破1000万m³。

实际上,相较于传统养殖,工厂化模式能够提高密度,立体上更节省土地;能够对养殖用水进行综合处理,实现水的循环利用,排出的养殖用水污染程度也大大降低;能够做到养虾全环节可控,减少虾病发生的风险;能够实现智能化控制,引入物联网智能管控系统,养殖全程的水质检测、饲料投喂等进行全程监控……工厂化养虾好比是养虾业的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产业的革新和发展。

正如工业革命极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工业化元素的引入也促进了养虾业的高速转型。

海大、正大、通威……大企业大手笔投入工厂化养虾

在工厂化养虾如火如荼发展的背后,不少大企业早已嗅到商机,开始了自己的布局。

2020年,广东海兴农集团成立全资子公司昌邑海景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山东潍坊昌邑投资30亿元,打造北方现代养殖示范园项目,2021年8月正式投产。随后,海兴农集团共超过 150个工厂化养殖车间陆续投入运营,全面投产后预计年产白对虾高达1.2万吨。

2022年4月,海大集团还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的工厂化养虾在苏北地区、山东地区做了尝试,去年在山东昌邑建了大规模基地。工厂化对虾养殖通过工厂化科学设计、循环水系统、生物饵料技术及精细管理体系,与传统养殖模式对比有较大差异化的优势,比如单只均重、存活率等。公司今年准备成立新的平台,进一步扩大对虾工厂化养殖规模。

2021年,正大集团投资1.12亿元,建设了正大一万吨大虾产业链项目一期。该项目占地62亩,主要建设年产540吨南美白对虾循环水养殖示范车间、植物工厂等;二期工程占地2400亩,将系统性打造育苗、养殖、饲料、加工产业链板块,其中养虾水体约16万立方米,预计年产白对虾1万吨。

2022年8月1日,通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政府正式签约年产1万吨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项目,预计总投资为10亿元,占地约2000亩,预计在未来5~10年实现年产量100万吨。

2023年上半年,通威投资的年产1万吨对虾工厂化养殖项目一期项目已成功投产。

大企业雄厚的资金支持,能给工厂化养虾主要面临的尾水排放、能源节约及智能化管控三大问题带来更好地解决方案。正如通威股份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所表示的,“打造成活率更高、产品品质更佳、生产成本更低、绿色无污染的对虾产品”。

而随着大企业在这一领域的扩张,似乎也意味着产业主体会逐步淘汰个体户,往企业化、合伙制的形式全面转变,“公司+散户”的合作机制更趋向完善。

零售商盒马加入“战局”

不仅各大水产龙头企业,连下游零售商都开始入局工厂化养虾。2022年7月,中国零售业巨头盒马宣布自家出品的“盒田虾”正式开售。据悉,这些“盒田虾”都出自盒马的工厂化养虾基地。这也意味着在工厂化养虾的“战场”上,盒马也加入了战斗,从终端零售向前端养殖方向进军。

该项目从2019年开始推动,由一支专业团队自主研发了三段式工厂化养殖系统,落地上海崇明。该工厂一期投入5000万元,整体投入资金预计为2亿元,整个项目建设完成、投产后,年产量可达近1300吨,年销售额可超8000万元。

对于如盒马这样的零售商来说,工厂化养殖无疑能使这一水产品种的供应稳定,同时更好地控制产品品质,使食品安全风险更低,带来更高额利润;同时大规模集中化的养殖模式也能使数字设备更好地运用在养殖过程中,显著降低人力成本。

传统供应模式中,活鲜产品从养殖、运输到销售层层递进,存在养殖成功率低、运输和暂养损耗高、持续稳定供应差等行业痛点难题。大零售商直接介入后,“场地直供到终端”的营业模式,可以做到“按需生产”,打造完美的订单农业。

不过,有消息人士称,盒马的工厂化养虾尝试目前已宣告暂停,具体原因不明。

总之,工厂化养殖为终端商户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有助于提高食品产业的整体水平。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工厂化养殖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规模化发展

事实上,一旦工厂化养虾稳定生产,其模式具备良好的复制性,这种复制性也带来了更大的养殖规模。在莆田,楼房养虾模式在这里如火如荼推进。

据悉,这座养殖基地于去年底正式落成,每栋大楼投资约为700万元、占地面积432平方米,养殖水体共计12600立方米。每栋楼里的养殖品种各不相同,有南美白对虾、九节虾、金刚虾、石斑鱼、鲷鱼等。其中基地养殖的南美白对虾年产量可达500吨,年总产值3000多万元,创造利润1000多万元。

该基地负责人称:“后续将引进自动化投料系统,工厂基本可以实现无人化运作。同时,引入废弃物回收设备,每栋厂房一年可收集5万公斤左右的鱼虾粪便,作为植物肥料回收,完全实现零排污。”

这种楼房养虾的方式,似乎也是工厂化养虾模式未来发展趋势的缩影——规模更大、更智能化、更集中、占用土地更少、运营成本更低、病害防控更容易。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王雷曾对农财宝典-大国渔业记者表示,“从通威、海大、恒兴、正大等龙头企业投入工厂化养虾的发展情况来看,未来的工厂化养虾和畜禽养殖的发展历程相似,必然将走向规模化,因而是资本和大企业的天下。”

这似乎也预示着,随着越来越多资本和企业的涌入,加上工厂化养虾的技术、模式和装备将不断迭代升级,管理操作将朝智能化发展,更多优质平价的南美白对虾将“游”向市民餐桌。

转载声明

本文版权属于农财宝典(ncbd0000),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作者:农财宝典-大国渔业记者 杨天智

编辑:杨天智

水产人为“大国渔业”加油!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每日北京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37   联系邮箱:291 323 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