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乡村振兴目标,托起群众幸福指数
(相关资料图)
“国以民为本,本固国安。”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进程中,群众的幸福指数是全党上下行动的底线,是广大党员干部工作的起点和终点。实现乡村产业、生态、人才的振兴,旨在最大程度地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始终将人民的需求放在心中,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切实把党的政策好处落实到群众中去,才能真正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增强群众的“获得感”。“锦鲤跻跃,鸿鹄翱翔。”乡村产业振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增强群众“获得感”的关键。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积极引导和推动乡村产业的更新、升级和转型,使乡村产业更加多元、绿色、高效,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好、更实在的就业和增收渠道。为实现这一目标,党员干部要积极通过招商引资、技术引进、人才培养等手段,加快乡村产业的发展步伐,提升乡村产业的竞争力,从而让群众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真切感受到生活的改善和提高。
实现乡村生态振兴,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山水之间,乐土生香。”乡村生态振兴是提升群众“幸福感”的关键。作为党员干部,要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弘扬生态文明,推动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让群众在美丽乡村中享受生活。为实现这一目标,党员干部要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理念,融入乡村振兴的全过程,注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努力构建和谐共生的人与自然关系,让群众在乡村生态的振兴中,感受到更多的幸福和安宁。
实现乡村人才振兴,增强群众的“安全感”。“人才为宝,教育为基。”乡村人才振兴是确保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增强群众“安全感”的重要手段。作为党员干部,应当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做到用人无私、用人唯贤、用人有度,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党员干部要发挥好党支部的核心作用,发挥好党员的模范作用,通过“党建+”的方式,把人才发展、人才服务、人才引进等工作做实做深做细,让人才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大展宏图,进而真正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作者:钟麒)
来源:西部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