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篇:中国古代“阴阳”的哲学思考(上篇)
说到阴阳的问题,我们先从阴阳的汉字去解释,因为古人很多的智慧都集中在中国的汉字中。
我们先来说说这个“阴”字,“阴”的繁体字是“陰”,在《黄帝内经》中是“霒”。最早见于金文,原属形声字,从阜(fù)从侌(yīn),左为形,右为声。其本义为山的北面,水的南面,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左“阝”为“阜”,意思为土山。“侌”意思为今天有云,就是“阴天”。底下的“云”在北方,古人把下面作为北方,上面作为南方,象形就是在土山的北面有云,意思就是在山的北面,山把阳光给挡住了。
(相关资料图)
阴的繁体字
我们再来看看这个“阳”字,最早见于甲骨文。“阳”的繁体字是“陽”,会意字兼形声字。从阜(fù),昜(yáng)声。同样左“阝”为“阜”,意思为土山。“昜”这个也是象形,上面“旦”,表示太阳在地平线上,下面“勿”像一个人两条胳膊在太阳底下干活。“昜”上面的“日”在上面,上面代表南方,“阜”表示土山,表示在山的南边有阳光。字义与山有关。其本义为山南水北,朝向日光的地方。
阳的繁体字
从阴阳两个字的字义我们知道阴阳是跟太阳,天气有关的。最早伏羲创立“太极八卦图”,是通过“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这个八卦是从太极生出来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所以伏羲最早肯定是发现宇宙是由太极出发的,太极生出了阴阳,所以他是了解“阴阳”的法则的,然后再创立了八卦体系。那么他是如何发现“阴阳”的法则呢?从汉字的意义来说一定是观察天上太阳的运行现象。因为阴阳两个字的本意就跟太阳,跟天气有关。
伏羲观察这个太阳早上从东边升起来,晚上又从西边下去,每天循环往复。太阳早上从地平线升起来,天空渐渐变亮,到达中午的时候,天空最亮,也最热,然后慢慢太阳往西下去,天空慢慢变暗,温度也变凉。黑夜的时候太阳就在另一边。所以他认为自然中的白天和黑夜是因为有两股力量而产生的,一股力量把太阳拉上来,产生白天;一股力量把太阳拉下去,产生了黑夜。所以把产生白天的这股力量用“阳”来表示。这股力量产生的现象是向上的,生发的,温暖的,运动的。所以他把自然界中那些向上,生发,温暖,运动的事物就用阳来表示;那些向下,收藏,寒凉,静止的事物就用阴来表示。我理解的阴阳就是两种力量。他是宇宙间最原始的两股力量。两股力量的相互交合就产生了万事万物。
这两股力量也有大小,比如“阳”分为了“太阳”和“少阳”;这个“阴”分为“太阴”和“少阴”。这只是划分阴阳力量的四种现象而已。比如太阳在中午的时候,是最猛烈的,所以这个时候为“太阳”,在午夜的时候太阳在我们背面,阳光是最照不到的,所以为“老阴”。这个我们可以很明确得知道。而“少阳”和“少阴”如何定位呢,这个学术界有分歧,有些人认为“少阳”为太阳刚上地平线的时候,有些人认为“少阳”是太阳下山的位置,在这里我认同第一种的说法。
因为我们知道一个法则,就是“阳极成阴,阴极成阳”。当太阳在中午的时候最猛烈,此时阴就生成了,此时开始有阴的成分出现。所以太阳这时就开始往西向下走了,此时阴的力量逐渐加强,直到太阳到地平线时,阴阳是绝对平衡的,但此时是要向下走的,就是往太阴的方向进行,所以此时的位置就是“少阴”,而不是“少阳”了。同理我们也就直到早上太阳刚在地平线的地方就为“少阳”。同样对应着四季就是春季为“少阳”,夏季为“太阳”,秋季为“少阴”。冬季为“太阴”。
我们再来看看这个五行和阴阳的关系,其实五行就是阴阳,阴阳就是五行。之前我写过一篇文章说过,金木水火土五行就是五种气的运动方向,“行”就是运行的意思。五行金表示向内缩的一种力量,五行木表示向外扩张的力量,五行火表示炎上的力量,五行水表示润下的力量,这里的力量都是相对的,所以我们讲什么子午冲,卯酉冲。炎上和扩张的力量我们把他归纳为“阳”,润下和收缩的力量我们把他归纳为“阴”。所以我们经常会听到“木火为阳,金水为阴”。中央土是平行而不倾斜的一种力量。他是受到别的五行力量的影响而影响,如果木火五行对他影响大,那么相对他就具备“阳土”的特性。如果金水五行对他影响大,那么相对他就有“阴土”的特性。所以“木火阳土”为阳;“金水阴土”为阴。
前面讲了伏羲创立阴阳学说是观天察地发现的,其实伏羲也是根据男女人体的构造不同画出了用“阳爻”代表的“阳”,用“阴爻”代表的“阴”。首先伏羲根据男女不同生理构造象形而画出了一划代表男人,为阳;断开的一画代表女人,为阴。我们古人很注重祭祀,祭祀不是都有牌位嘛,上面都供奉着祖宗。何为“祖”。这个字的左边偏旁为“示”,右边为“且”。其实“且”就是“祖”。古代“且”象形男根的截面图。就是祈求生男孩,就可以流传下去了,这就是“祖”的本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