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阳新“百村千湾”党旗红②丨三溪村湾熔炼出“化学反应”|每日报道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田城 通讯员 柯阳 胡文涛 华绪杰)血与火的淬炼,熔铸永不磨灭战斗番号;拼与勤的精神,传承三五九旅奋发图强精神内核,激励群众战胜困难,夺取胜利。
在阳新县三溪镇,有这样一些村湾:
有的传承红色血脉,唯不屈不挠,唯艰苦奋斗,依托党员先锋力量引领群众前行;
(资料图片)
有的依托村湾党组织,大屋小事从不出组,不仅扮靓了村湾,还极大为村“两委”分忧;
有的打造红色文化,以文化人,以文求进,厘清了发展方向。
5月份以来,在阳新县委组织部的全力推动之下,党建引领“七进湾组”与山村自然湾特色熔炼出了“化学反应”,产生了积极效应。
党建入湾打通心坎
“中国革命史和发展史,是一部唯不屈不挠,唯艰苦奋斗,唯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斗争史,奋斗史。”6月12日,阳新县三溪镇高桥村村支书明道良攥紧拳头说。
高桥村是黄石市文明村。在这里,三溪地区于1926年2月诞生了最早的基层党组织——凤山党支部,种下党的种子后,这里迅速开展工农革命运动。
从1945年2月到9月,由司令员王震、政委王首道率领的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支队,从延安出发,挺进鄂南,在黄石地区战斗7个多月。
“三五九旅南下第一仗就是在三溪口打响的。”明道良说,在革命历史的枪火中,王卿文、明安楼、明邦洪、王贤凤、王能学……一批从高桥村走出去的战士南北征战,心甘情愿为国捐躯。
多少年来,红色血脉已深融这片凤山脚下的土地,浸润高桥村2400余村民的心。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高桥村发挥“南泥湾精神”,铆足劲求发展,拔穷根、置富业,于2017年被阳新县委、政府授予“脱贫出列先进村”。
驻高桥村第一书记,黄石市委组织部干部付义杰在村里干了两年多,他亲眼见证村子的发展变化。
“直观看,村容村貌变美了,宜居了;纵深看,村民陋习消失了,17个村湾都有文娱群体,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多元,更丰富了。”
凤山组腾出废弃的旧粮仓,将之打造成“红色议事厅”。从此往后,组里18名党员不仅有了自己的阵地,还领取各自“使命”——
每名党员联系包保6户群众,大屋小事,党员伸出肩膀担起责任来,让群众随时感受到党的关怀,随时听见“国家的声音”。
旧屋新用,成为村组党组织活动阵地。 记者 田城/摄
在凤山组,党员不仅是“吹哨人”,更是冲锋者。
湾子修路,新党员王定波带头捐出1万元,共同缔造改善人居环境,他又带头捐款4000元;
湾子美化,老党员王能炉第一个整治堂前屋后;
左邻右舍有皮扯,退休支书王定稳成了“金牌调解员”,处事公道的他一出马,群众都心服口服。
9名在外地的流动党员化身村“宣传员”和“招商大使”,三天两头拉着老板往村里跑……
党员们在努力干,群众没有一旁闲看。邹早红带着7名志愿服务队员为打造“和美高桥”一年四季奉献着力量。
村湾的变化令阳新县委组织部干部叶箫心生感动。
他说,党组织进到凤山组,是红色血脉的传承,更是直接打通基层治理通往群众家门口的“最后一米”,打通了群众的心坎坎,让党的光芒进驻心间。
湾组大事小事,摆在桌面上,你谈我谈大家谈,目的是解决问题。 记者 田城/摄
党引自治一剂良方
姜福姜福,穷得直哭——曾几何时,阳新县三溪镇姜福村是阳新穷困的代言村,2004年人平纯收入仅为1300元。
三溪镇三条河流交汇,逢雨必汛;又可一连半年滴雨不下,“晴天泥似刀,下雨一团糟”,世代守护土地的姜福村农民过去苦不堪言。
基础设施基础差,生活环境差、生活质量差,村子的发展愁坏了当地党委政府,愁坏了村委会。
发展过程中,姜福村创造性地实施“一股三共”发展模式,小水利工程在阳光下运作,遍地开花,一劳永逸解决了发展基础问题,又出台“二十六条村规”,800多户人家,户户签字画押。
“姜福模式”下,村子发展起飞。如今的姜福村,瓜果遍地,绿树成荫,农家乐开花,巧借仙岛湖风景区之“势”吃上了旅游饭。
春雨西畴,绿了苗木;葡萄美酒,笑了农家。如今的姜福村,既是阳新的姜福村,更是全国的姜福村。
党建引领,“穷姜福”变成了如今的全国文明村。 记者 田城/摄
一部村史,几许乡愁,村民获得感满满,勾勒出阳新美丽乡村的幸福画卷。
“要保住全国文明村和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两块金字招牌,还要向‘全国宜居村庄’荣誉发起冲击,姜福村要一届班子接着一届班子努力干!”姜福村党总支书记明志剑动情地说,“小姜福”既能情牵“大世界”,更要逐梦天涯。
一个村,家庭是基本单元,湾组是最基层结构。党支部建在村湾上,正是抓住了这个核心所在。
以姜福湾为例,该组落实“乡镇党委-村党支部(总支)-湾组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将党建触角延伸到村民家门口,用“小湾组”撬动“大党建”,激活了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该湾组16名党员户挂牌亮身份,联系72户群众。这些党员,跟村民们既是邻居,又是亲戚,世居于此,感情深厚,基层工作做起来更显得心应手。
村里要拓宽旅游道,老姜家围墙必须后退1.5米,湾里全体党员轮流上门做了一个星期工作,终于让固执的老姜退让了,免费让出自家10多平方宅基地;
村民乐细花家的老旱厕要拆除,党员上门做工作后自愿拆除,只象征性赔偿了1000元;
流动党员姜柏华、姜宏清带领另外两位村民,垫资50多万元,花了3个多月时间,与群众一道把湾子打造得如同花园。
村民在花园式湾子劳作。 记者 田城/摄
党员明平山深得群众爱戴,拆旧房建新房划分地基时,40多户群众就听他的意见,即便有些小争执,最后都能完善解决……
党组织延伸至湾组,群众所思所想所盼能更快反映并解决,事不出湾组。
“村湾党员接地气、通民心、力量大、有威望,很多难做的工作,到他们这里往往迎刃而解。”明志剑感到,自唤醒“村湾党支部”以来,村“两委”身上的工作压力明显减轻了,可以腾出更多精力为全盘发展布局谋篇。
他兴奋地说,“党引自治”新模式下,姜福村很快将“二度起飞”。
党风化人如沐春风
阳新县三溪镇立中村,是一个英雄的村落。
这里,先后有10位村民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役中为国牺牲。
这个位于幕阜山脉紫荆山麓的村子也是山区、库区村,还是老苏区村。
《阳新县革命老区发展史》记载,1929年10月和1930年5月,彭德怀率领的红五军两次路过立中村,家家户户争相给红军战士送茶送饭送粮食。
1930年,阳新县第一次工农兵大会在立中村召开,正式成立阳新县苏维埃政府。
位于立中村的阳新县苏维埃政府正在修缮中。 记者 田城/摄
作为湖北省首批特色文化村、全省美丽乡村建设整治村、黄石市文明村,近年来,立中村以党建为引领,以红色文化、绿色家园和古色村落为发展方向,工农兵一大会会址、农耕博物馆、研学写生基地、体验农场和农家乐乡村观光游等一批乡村振兴项目迅速推进。
以文化人,尤其是赓续革命传统,以党的干事创业精神和工作纪律作风指引村子前行,是立中村的发展之源。
“以往家家户户的娱乐方式就是打扑克、打麻将,现在,麻将都凑不齐一桌了。”立中村贤达理事会会长邹治顺笑着说。
在村“两委”建议下,立中村成立了贤达理事会,由威望高、热心肠、品行好、能力强的人员组成。
通过湾组会、座谈会、闲聊谈天,理事会积极发动青壮年务工创业。创业,在村湾蔚然成风。
“懒汉”邹治幸办起了养猪厂,开上了小车,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村里先后引进桑蚕种养殖、苗圃基地、高密度鲈鱼养殖等产业;
大山深处办起了养牛场。 记者 田城/摄
理事会积极向上争取,新建了乒乓球室、篮球场,安装健身器材、添置音响设备,村民娱乐方式有了更多选择。
在立中村一条小巷深处,一幅幅生动的“二十四孝”彩绘图在文化墙上展现,不时有村民驻足品读。
在乡风文明建设中,村“两委”和湾组基层党员发动村民组建锣鼓队、舞蹈队等,每逢传统节日,鼓声雷动,给平静的山村增添喜庆气氛。
党风化人,如沐春风。
为引导村民向先进典型学习,立中村村湾党支部常态化组织村民、学生向身边人学孝老爱亲、学乐于助人、学俭以养德、学艰苦奋斗……
该村村支书邹治坚说,郭西羽、邹治兴、邹有山……村湾的老党员们严党风强党性,讲党言说党语,用党的精神鼓舞人,用党的胸襟教育人,群众的思想精神境界不断提升。
这些年,立中村涌现出邻里互助的邹治山、孝贤媳妇王香玉、大义媳妇郭容等典型,全村学习模范、尊模范、当模范氛围日益浓厚,黄石市文明村实至名归。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