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 > 正文

下波疫情是否在路上 究竟为了什么? 世界热头条

2023-04-24 01:52:22 来源:互联网

最近大家比较关心一个事情,就是下一波疫情还会来吗,什么时候来因为我们当前是疫情低谷期,所以就给大家一种感觉就是疫情消失了大家会有这种感觉也不奇怪,因为海外地区去年在疫情低谷期的时候,基本也感觉疫情消失了,只有在疫情高峰期到来时,人们才能重新感知到疫情存在。


(相关资料图)

而且即使在疫情高峰期,只要症状不严重的人,也同样不大能感知到疫情的存在。比如香港1月初疫情高峰的时候,每天新增70多人新冠死亡案例,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并没有太大感觉。

其实这个死亡峰值的比例是很高的香港700多万人口,每天新增70多人死亡按照香港700多万人口,我们14亿人口要是达到这个死亡峰值水平,相当于是每天新增1.3万人死亡但香港即使是1月初疫情高峰期,香港大多数人来说,也不大能感知到疫情的存在,只能感知到街上是人头攒动,仿佛疫情不存在一样。

这是因为,只有症状比较严重的年轻人,还有老年人,才会比较直观感知到疫情的威胁,只有在医院才能明显感知到疫情的存在所以,我之前也跟大家分析过很多次,当疫情常态化后,会形成一种撕裂,就是因为疫情而不幸中招症状重,乃至有长新冠的人群,会跟大多数人的感知形成撕裂。

大多数人觉得已经没有疫情了,但不幸中招的人感知到疫情的威胁,这其中老人如果因此不幸去世,是没机会在网上发声,只有长新冠人群才能在网上发声,显露出疫情的存在感所以,大家对于还有没有疫情,不能停留在我们周围的感知,更多还是得通过数据去察觉。

比如说,即使当前是疫情低谷期,我们的重症人数和死亡人数已经大幅度减少了,但根据我们公布的一些疫情院内数据情况看,疫情仍然还是存在的我们现在虽然没有每天的疫情数据,但还是有一个疫情周报现有重症人数,从1月26日的2.6万例,下降到2月2日的7918例。

现有重症人数大幅下降,但也仍然还是有不小数目。此外,2月4日公布的疫情周报显示,1月27日至2月2日,在院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3278例。相当于平均每天还是有新增468例死亡。

大家需要注意,这是在疫情低谷期,我们大多数人普遍都感觉没有疫情的情况下,我们也仍然还是有每天平均新增468例死亡,而且这还只是院内数据,有统计到的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2月1日有公布一个很详细的本轮疫情为期两个月的数据。

但这份数据,也是院内数据,只统计有到医院就诊,有统计到的数据。

至于院外数据,统计不到的数据有多少,这个就很难去说了,只能靠大家自己去猜但总的来说,即使有统计到的院内数据,我们在疫情高峰期的“在院新冠死亡”峰值也达到4273人,而当前低谷期则是在400+的水平低谷期这个新冠死亡水平,整体还是符合美国、日本等国的常态。

比如,美国在疫情低谷期时,基本都还是保持每日新增约300人死亡的水平而日本在疫情低谷期,则保持每日新增约50人死亡的水平也就是说,在大家感觉没有疫情的低谷期,但仍然每天有大约400人,静静的死去因为死去的人,大都是老人,所以对大多数人来说,并感知不到这种疫情的威胁,就觉得疫情不存在了。

而这在欧美日等放开国家,是已经成为常态,也将成为我们的常态。(2)疫情常态化;美国媒体最近也发现一个现象,就是“自宅死”的老人增多了。

这个媒体标题的意思是,“更多加州人死在家里,这是新冠时代的又一常态吗?”关于自宅死现象,日本应该是最严重的日本独居老人数量非常多,所以日本去年的三波疫情,有一个很大特点就是,很多死亡的老人,是在没有住院的情况下,就死掉的。

所以,日本今年1月的疫情峰值期,虽然死亡人数远高于去年几波疫情,但医院的重症病床数也没有被挤兑,因为大量新增的老人死亡,是“自宅死”这可能也是日本疫情跟其他国家都不太一样,呈现死亡人数一波比一波高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总而言之,在疫情常态化后在疫情低谷期,绝大多数人生活恢复正常,只有老人需要遭受疫情威胁但在疫情高峰期,大多数人生活还是会有短暂影响,类似我们去年12月份那样,但这种影响一般也就一个月,老人面临的威胁也比低谷期高很多。

总的来说,老人以及不幸出现长新冠的青壮年,才能感知疫情的长期威胁,在此之外,低谷期绝大部分人就会感觉已经没有疫情了不过,我还是一直说的那样,我至少得记住,我们当前的正常生活,是付出很大代价才换来的包括去年我也一直说,所有放开的国家,都是付出巨大代价之后,才能恢复正常社会秩序。

很多人是不知道这种代价,就觉得正常生活是理所当然的但我们还是要记住代价,因为这样我们才知道现在的正常生活,是有多么来之不易,才懂得珍惜,去负重前行另外,疫情低谷期,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确实仿佛疫情消失了,这个阶段,就没必要高强度防护,做好一些基本个人防护,比如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基本也就够了。

对于普通人来说,确实不可能保持全年精神紧绷状态去做防护而且在疫情低谷期,越来越多人都不做个人防护了,如果自己还全副武装,总感觉格格不入,这个我自己也是深有体会而且因为我们12月是集中感染,导致当前的疫情低谷期,也是集中的,就没有一些国家,低谷期也是此消彼长的状态,就更容易让人觉得疫情消失了。

这个只能是等下一波疫情出现,人们重新感知疫情到来后,才会有所改变,现在说再多也没用我之前是跟大家说,在疫情低谷期,就不用高强度防护,可以放松一下,有个喘息之机然后等疫情高峰期到来时,再加强个人防护,安全过峰。

这样劳逸结合,才能有可持续性但现在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最大一个问题是,如何预警,或者及时感知到下一波疫情到来呢?这里我觉得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个是通过海外地区情况,做一些自我预期管理,一个是我会在这里做一个长期定期投票,一旦发现大家感染数据开始大幅增加,那么大概率就是第二波疫情来了。

(3)自我预期管理;先说说自我预期管理。海外国家和地区,过去一年,放开后的疫情大致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日本模式:也就是疫情死亡峰值一波比一波高。

但日本的情况比较特殊,日本老龄化是最严重的,而且日本独居老人很多,所以有很多老人“自宅死”现象而除了日本之外,大多数国家,都是类似韩国这样,虽然也是间隔4个月出现一波疫情,但后面几波疫情,都没有第一波疫情峰值高,没那么严重。

我认为,我们应该也会是跟韩国类似的一个疫情模式今年后面2-3波疫情,应该不会有去年12月那么严重目前国内还没有出现XBB.1.5这类新毒株传播现象,那么主要还是得看4月份开始,随着我们体内抗体浓度减弱,下一波疫情可能就会出现。

当然,这个也要视病毒变异情况,还有新药物、新疫苗的研发情况,会有不同变化,不可一概而论只不过,我们需要做好这方面的个人预期管理,心理有一个准备(4)疫情预警机制;此外,我们不太可能在疫情低谷期也保持高强度防护,那么我们就需要有一个有效预警机制,当下一波疫情到来时,可以及时帮我们预警。

我打算通过定期投票的方式,来建立这样的下一波疫情预警机制之前12月,我是每隔3天发一次投票,看大家的感染率情况,结果我发现,我发的投票的感染率情况,大致上跟我们全国整体感染率的趋势,是相符合的我的读者数量比较固定,是每天固定3万人左右人会固定点进来看,他们是看文章的时候,看到投票会顺手投,而不是专门为了投票才看文章,这样可以尽可能保证样本的随机性。

这3万人看文章,其中有1.5-2万人会进行投票,这个数据规模,还是可以起到一些参考作用至少12月我做的定期投票数据,感染趋势是跟全国感染趋势保持一致当然,这个只能看我读者里的二次感染趋势,具体到各地区肯定是有很大偏差,只能看全国一个感染趋势,仅供参考。

我打算每隔一段时间,发投票调查大家的二次感染比例假如有一天,我发的投票里,二次感染的比例超过10%,那么就相当于发出警报,跟大家预警下一波疫情到来而如果二次感染比例不超过10%,那就说明当前还处于疫情低谷期,大家可以保持放松。

当二次感染超过10%,大家可能就需要加强防护这样,大家就可以把自己有限的精力,放在最需要我们防护的那短短一个月时间,而不用全年时时刻刻保持紧绷状态我认为这还是比较有用的我打算,在二次感染比例没有超过10%之前,每周日固定发一次投票。

一旦二次感染比例超过10%,我就间隔3天发一次投票目前大家二次感染比例应该还比较低,主要是做一个长期动态追踪,来起到预警效果另外,我对二次感染的定义是,首次感染后,主要症状消失一个月后,又再次出现比较明显的症状。

这个投票,我认为会对大家比较有参考,能起到一个预警效果。目前本次投票有1.28万人参与,其中二次感染人数为120人,占比1%。

除了二次感染比例之外,“正在阳”的人数比例,我觉得也是一个重要参考,比如,要是未来某一天正在阳的人数在一周之内突然大幅增加,比如一周就增加2%,那就很有可能有出现新一波疫情的苗头下一期投票,我会对选项做一些优化,比如把加一个“第一次感染(正在阳)”的选项。

这个二次感染比例,和正在阳的比例,预警的阈值应该设置为多少,大家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去设置自己心理预期的阈值。我这里仅只是提供一个参考,希望可以起到一个预警的效果。我是星话大白,欢迎点赞支持。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每日北京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37   联系邮箱:291 323 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