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 > 正文

【世界新视野】城市与人才的双向奔赴,洛阳不一Young丨河南18地市营商环境观察2023·洛阳篇

2023-03-21 10:26:28 来源:大河报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李韶萌 通讯员 谢芳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李韶萌 通讯员 谢芳 文图


(资料图片)

又是一年春潮涌,在全力拼经济的答卷中,有人选择出发,有人选择留下。洛阳,选择拼抢人。

2月12日,在洛阳市孟津区引进研究生学历人才考试的考场外,当地把招聘会设在这里,还为考生发放牛奶、水果、面包等大礼包。天寒风冽,有学子在小红书分享自己的感动:“老家很暖。”

今年年初,洛阳把住房补贴范围再扩大,城市区以外全日制专科(含)以上毕业生也能申请租房补贴。这一幕,似曾相识。“一五”期间,国家将156个重点工程中的7个放在了洛阳,天南海北的年轻人聚集于此,配套的厂房和生活区建筑,按住在这里的老工人的说法,“这里的房子花钱可买不着,当年住在这里那可是一种荣光”。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人才和创新,越被尊重,就越有利于企业来投资。拼经济,拼抢人,拼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构筑营商环境“引力场”,洛阳很“拼”。

洛阳的发展如此让人惊艳

家电厨卫一应俱全、运动场地便捷通畅、小游园曲径通幽……2月22日,记者来到洛阳市洛龙区炎黄科技园人才公寓,见到了已入住半年的张亚迪。

“入住当晚我就在这里做了一顿晚饭。”张亚迪所租住的是45平方米的一居室,配齐了全套家具和家电,提交完简单的手续,只用了10分钟办结,当天便领了钥匙“拎包入住”。“这间房虽然不大,但却是我工作以来自住的最大的房子了,而且是免费的。”张亚迪感慨地说。

张亚迪是河南平顶山人,今年31岁,硕士毕业于复旦大学计算机专业,在杭州工作了三年之后,最终决定回到家乡河南发展。

“去年秋天来洛阳考试,坐公交沿着开元大道一路走,沿途的绿化和杭州几乎无二,让我的心一下子找到了归属感。”张亚迪感慨道,多年在外求学打拼,没想到洛阳的发展如此让人惊艳。

记者在人才公寓内部看到,公寓分为90平方米、60平方米、45平方米三种类型,公寓周边配置青年创业之家、水吧、阅览室、健身中心、餐厅商超等。

共青团洛阳市委副书记张韩斌在2月举行的“2022年重点民生实事落实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洛阳全面推进青年友好型城市“五大工程”,截至目前建成21处青年驿站、建成投用7200多套青年人才公寓,共提供1500余张床位。

除了可以免费住宿,部分青年驿站还提供免费早餐,并为入住青年发放“求职大礼包”。据洛阳市住房保障和房产服务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李蕾介绍,引进人才最高可申请10万元购房补贴、7.2万元生活补贴、4.3万元租房补贴,公积金贷款额度提升至65万元。数据显示,2022年,全市累计发放租房补贴2055.34万元,购房补贴4840.863万元。

古都洛阳青年氛围感拉满

街头篮球公园、咖啡馆、室内射箭馆……涧西区珠江路街道春光社区中心,成了青年人聚集的网红“打卡地”。洛阳致力于打造青年人喜欢的城市环境,更多关注青年的特点、需求和体验,十三朝古都,青春氛围感拉满。

据洛阳市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曦介绍,根据计划,到2023年年底,洛阳中心城区将建成社区体育公园200个,基本形成“10分钟健身圈”,在功能配置上将极限飞碟、滑板、露营等运动场地列入范围。

针对创业的青年人才,在洛阳首次创办小微企业,最高可获15万元资金支持,2022年洛阳共办理创业类贷款15.03亿元,为6862名毕业生发放毕业学年困难大学生求职创业补贴1372.4万元。

营商环境“强磁场”拼出发展“硬实力”

在2023年洛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洛阳确定的“小目标”蕴含了满满科技创新和青年机遇,“人才”“科技”成为高频词汇。

如何加快人才集聚?洛阳的目标是深入开展“才聚河洛”招才引智等活动,新培育省级以上科技领军人才6~8名、市级10名,引育河洛创新创业人才团队10支以上,支持企业申建院士工作站、中原学者工作站等3~5个。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评选河洛大工匠5~10名、河洛工匠60名。

积极推进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方面,洛阳将培育青年创新创业人才30名以上,完善青年安居体系,中心城区新增青年驿站20个,新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1.2万套,实现“青年之家”乡镇街道全覆盖。

全省率先推行“承诺即可准营”新举措,在全省率先推行“先证后查”新模式,行政许可事项办结时限压缩超过87%……宁德时代签约开工不到100天,海澜集团“四天拿地,一天拿证”,好的营商环境,正在成为洛阳加速资源汇聚的“强大磁场”。

与此同时,洛阳依托市政务服务网,打造“一件事一次办”系统,已实现60个“一件事”集成办理,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政务服务指标名列省辖市第一名。此外,洛阳在全省带头推行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成功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入选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市。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连续四年领跑全省

科技创新,已成为一座城市未来可期的“关键变量”,洛阳也努力实现从“洛阳制造”到“洛阳智造”转变。2023年洛阳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过去五年洛阳市的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达到15.5%,投入强度连续四年领跑全省。2023年洛阳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和全员劳动生产增速7%。其中,研发经费投入强度3.15%,这一目标依旧为全省第一。

数据显示,2022年,洛阳高标准规划建设伊滨科技城,龙门实验室进入省实验室序列,智能矿山重型装备、智能农业动力装备2家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重组,入选省产业研究院4个、省中试基地2个、省重点实验室1个,新建省级以上科技孵化载体22个。2022年新增创新平台561个,其中省级以上107个,全市创新平台(载体)累计达2934个,为青年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

为了用最优环境拴心留人,推动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深度融合,今年1月,洛阳市英才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在洛阳注册成立,这是洛阳设立的首支人才项目基金。

据悉,这支基金总规模5亿元,是河南省政府投资设立的规模最大的人才项目基金。

花香自有蝶飞来,这是一场城市与青年的“双向奔赴”。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认为,求贤若渴的心理变为抢人大战的行动,反映的是洛阳增动力、扩产能、谋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体现了洛阳市“拼经济”的强烈愿望,也客观反映出用工市场人才不足、企业劳动力紧缺的现实。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丁丰林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每日北京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37   联系邮箱:291 323 6@qq.com